小孩生氣了怎麼辦? 我們應該怎麼跟他們溝通? 上禮拜Renee帶兩個孩子去親子遊樂園玩,結束後去吃了一頓大餐,還幫孩子們買了衣服。 兒子那天很暖心,像個小大人,當我告訴他我也想買衣服,想看看衣服,他馬上就說「媽媽可以!」,還很貼心的說「我可以等妳買衣服,然後幫忙顧妹妹!」 所以我買完衣服,還在很偷偷樂著今天的一切順利,兒子表現超乎我想像時,噩夢來了。 他看到冰淇淋,他的最愛。 想著他剛剛暖心的舉動,我脫口說出可以買給他,但我突然想到他感冒才剛好,妹妹感冒才開始,所以只好趕快改口。 「我們一起等妹妹多休息幾天,再來買冰淇淋,因為妹妹不可能只看你吃呀!我們今天先買其他甜甜的東西代替。」 他說好。所以我們在一家糕點店,買了他指定的巧克力司康,結果轉個身看到另外一家店的蛋糕時,他馬上改口說不要吃司康想改吃蛋糕。 當下腦袋浮出趕快拿錢出來解決鬧劇的念頭,但又覺得不能這樣,不能讓他花別人的錢,還變來變去。 所以媽媽,我,做好讓他跟我吵架的打算。 他開始很生氣很生氣的說「為什麼冰淇淋他不能吃,連蛋糕他也不能吃!」 我說「不是不讓你吃,是你剛剛花光了我的錢,你說要吃司康!所以我把剩下的錢都拿來買司康了。現在我沒有錢幫你買蛋糕。 我們可以把司康退掉,可是老闆冬天在外面賣東西已經很辛苦了,他好不容易遇到你買一個司康。你現在說不要,老闆會很難過。」 他還是很生氣「可是我想吃蛋糕,我不要司康。」 我語重心長的告訴他「你是知道賺錢錢很辛苦的。你幫爸爸按摩5分鐘才會有10塊錢,我剛剛花了60塊買司康給你,那需要按摩好久才有。所以我們可以今天吃司康,改天吃蛋糕,再下一次吃冰淇淋。」 講到一半,賣蛋糕的阿姨竟然送了一個麵包來給兒子...(可能看媽媽吵架很辛苦😅)。 我道謝之後,兒子繼續吵。 我接著說「哇!有了一個麵包!」但他卻還是非常堅持他想要吃蛋糕。 我情緒也開始上來...... 「你怎麼可以這樣,我已經沒有錢錢了,阿姨都已經送你一個麵包,為什麼還不夠,她那麼辛苦的做麵包,為什麼免費給你然後你還不要。不要的話你把麵包還回去。」他說不要。 我說「那你先過去跟阿姨說謝謝」 我看著他鬼打牆,說了謝謝之後把麵包也還給阿姨了。 我生氣的起身慢慢走向停車場,他還一直吵著 「為什麼我什麼都不能吃,為什麼連阿姨的麵包我都不能吃!」 「我沒有不讓你吃麵包,是你一直說想吃蛋糕,是你自己要還回去的。」 「是你要我還回去的!」我心裡小驚喜了一瞬間:沒想到這小子竟然還記得我說過的話🤣 其實媽媽吵到後面心也滿累的,但至少我們開始接近彼此都可以讓步的範圍。 我也看見他慢慢地不斷換方式,從蛋糕轉說要吃麵包! 我說「好,我等一下開車過去讓你下去跟阿姨要麵包。」才得到了片刻的安寧。 下車後,他停在那邊不敢過去。一臉委屈的看著我,希望我陪他。 我跟他解釋「我沒辦法陪你過去,媽媽是大人,我應該有能力付錢,但阿姨不知道媽媽現金都花光了。 我陪你過去很奇怪,但那個阿姨是真的想給你一個麵包,所以你可以自己再去要回來,但記得說謝謝」 接著我給了他一個大大的擁抱給他勇氣。 這小子回來後在車上吃完了麵包,很快就睡著了。 為什麼要跟孩子吵架? 因為我記得年輕的時候,我以為很棒的情緒管理就是自己懂得忍耐,然後自己想方法消化自己的情緒。 但我後來發現這個方式是完全錯的,除了會讓別人越來越不在乎你的想法外,也很容易變成累積一次大爆發,會有更不好的後果。 到後來才認識到生氣是健康的情緒。 所以我們生氣的時候,不是想辦法先撫平情緒,可以嘗試教導孩子怒氣怎麼發。 其中一個是透過就事論事說話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不滿或價值觀。 同時也訓練如何在強烈的情緒上,慢慢找出彼此之間覺得合理的行為。 另外一個是將其他人的情況具體化。 在吵架的過程中,我試著讓兒子感受陌生人的感覺:一個在冷風中賣司康;一個辛苦做了麵包送你。 也表達我的感受:將我花的錢變成他需要按摩的時間;讓他慢慢感受到他的情緒是不合理的。 提供適當的邏輯幫助他在生氣的時候,可以知道自己的怒氣是不合理的。 任何情緒都值得被尊重,我們可以教導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用具體化的方式建構孩子對情緒的邏輯,協助判斷這個情緒的合理性。 最後陪著他面對、處理自己的情緒。 過程可能會有點心累,但結果很值得。 如果有任何親子間發生的狀況劇不知道如何解決,或是想和我分享更多和小孩的小劇場,歡迎回信至Renee的信箱! 上週因為還在摸索當中,在回信這方面沒有確認清楚😅 如果你想分享上周的主題,也歡迎寄信讓我聽一聽你的故事! By Ren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