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整天忙的焦頭爛額了,直接把答案告訴孩子,也許是最快的,但太輕易給答案,只會讓問題越堆越多。

 

最好的對話,是讓孩子知道問題發生了,然後讓他們自己去想解決辦法。


這些辦法,也許在我們大人的眼裡可以很好笑,但我們都必須要提醒自己,這是跟一個四歲孩子的對話。

 

他們吃的鹽的確沒有我們吃的飯多。

 

陪他們尋找解決辦法的過程真得很累,但如果我們希望孩子能夠靈活思考面對下一個類似問題,並能夠獨立解決的話,這些都是必須的。


也只有他們能夠獨立學習了,我們當父母的才有可能更輕鬆。

 

養孩子就像倒吃甘蔗一樣,如果方法對了,會越吃越甜。

 

但知道問題了還不夠,我們應該用他們能理解的事物的角度跟他們對話

 

昨天我的兒子就因為吃藥的事情跟我盧半天。他不肯吃就不肯吃。


我跟他僵在那裡,媽媽腦子裡一直腦力激盪在想要怎麼溝通,於是我開口了


「你不吃藥藥,細菌就會一直留在你肚子裡,這樣你會一直噴屎…..噴到漂亮的小女生就變臭臭人了。」兒子狂笑,但還是不吃。

 

所以我說「好吧!不要吃藥藥的話,細菌就開始生寶寶囉!它們跟媽媽不一樣,它們一個晚上可以生很多寶寶。」

 

兒子開始思考,然後說「那我開始一直搖把他們搖到沒辦法生寶寶,我搖到把它們撞扁。」

 

我笑了,我說「你搖啊!可是可能沒用唷!因為細菌好像只怕苦苦藥!」

 

兒子又問為什麼,我說「我也不知道,我只知道細菌一定怕苦苦藥,所以才會那麼多人生病都跑去找醫生拿藥藥。不然就在家吃糖果就好啦!幹嘛那麼辛苦去找醫生。」

 

兒子說,那我明天吃。

 

媽媽老生常談提醒他,「細菌是會生寶寶的唷,本來只要一包藥藥,如果你今天沒吃完,明天可能就需要吃三包唷。你想清楚。」

 

後來兒子終於想了一個辦法:就是在藥藥裡面加多一點水。

 

終於皆大歡喜XD

 

媽媽用念力想著每一次跟孩子發生的狀況就是一個訓練的好機會,但我們不需要對每個問題都這麼努力,我們可以挑幾個對孩子影響較大的問題或價值觀先解決。

 

像是吃藥就是必須馬上要導正的,我就會花很多時間。


雖然兒子成功吃藥了之後,還是很好奇的繼續問別的問題,這種問題就沒有那麼急迫,我就會跟他說,「噢!媽媽剛剛已經回答你好多問題了~媽媽需要睡覺充電了。剩下的問題,明天上學的時候讓你問。」

 

對於後續的問題,我們不是選擇不回答,而是告訴孩子什麼時間我們可以再繼續探討。

 

再來就是要提供給孩子不帶爭議的見解,這樣才有辦法建立他們的信心;不需要直接跟他們說他們是錯的,不然會降低他們想辦法解決的意願。

 

同時給予他們彈性,讓他們知道正確的答案不是只有一個,做事情的方式也不是只有一種,他們會學習到人跟人之間是存在著不同的觀點與意見。

 

不同層面的練習可以讓他們學習相信自己的判斷也同時尊重別人的不同。

 

這樣的親子相處模式也是專精於學習的心理學教授Lisa Son所推崇的教養風格


讓孩子試著在駕駛座操作一下方向盤,讓他們主動參與討論會讓孩子的得到更多益處。

如果有任何親子間發生的狀況劇不知道如何解決,或是想和我分享更多和小孩的小劇場,歡迎妳的回信!

By Renee